就業(yè)是民生之本,是關乎經濟發(fā)展、社會和諧、政治穩(wěn)定的重大問題。近年來,隨著經濟結構的戰(zhàn)略性調整和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就業(yè)問題顯得格外重要。S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就業(yè)工作,近年來推出了眾多促進穩(wěn)崗就業(yè)、助力企業(yè)發(fā)展的新政策、新措施。2022年以來,S市審計局對本市就業(yè)補助資金和失業(yè)保險基金等專項資金的分配管理使用及有關政策落實情況、本市穩(wěn)崗就業(yè)民生保障相關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審計,以線上和線下培訓為著力點,聚焦異常數據揭開“虛假培訓”面紗,推動就業(yè)主管部門堵塞漏洞、加大監(jiān)管,更好地推進相關就業(yè)政策落地見效。該項目審計成果顯著,獲得2022年度S市審計機關優(yōu)秀項目一等獎。?
審計思路和實踐
根據S市職業(yè)培訓補貼相關管理辦法,符合“四有兩可”(即培訓過程有簽到注冊、有學習記錄、有答疑輔導、有評價測試,學習過程可查詢、可追溯)的在線培訓平臺,經申請審核后均可納入本市在線職業(yè)培訓平臺名單。但各培訓平臺的數據并不統一歸集,無法開展集中數據分析。因此,數據資源分散、數據結構異構、審計資源有限是擺在審計組面前最現實的問題。
知己知彼,集中精力尋找切入點
鎖定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審計組利用就業(yè)部門的培訓補貼發(fā)放數據,將培訓平臺按培訓補貼金額大小進行了排名。綜合考慮審計資源有限以及各培訓平臺的數據庫、數據結構、業(yè)務流程各異的現實情況,初步鎖定審計重點為培訓補貼金額最大的兩家培訓平臺,約占全市培訓量的1/3。
收集外圍數據,還原企業(yè)圖譜。審計組通過互聯網搜索公開信息發(fā)現,培訓平臺“W培網”是一家專門為某行業(yè)及上下游企業(yè)提供線上線下培訓服務的平臺,運營主體是Z公司。通過某平臺股權穿透信息發(fā)現,Z公司的股東是本市某行業(yè)協會、X民營企業(yè)和個別自然人,其股東與本市部分該行業(yè)企業(yè)有投資或被投資的關系。
厘清關聯關系,展開合理懷疑。錯綜復雜的股權關系背后,反映出Z公司實質上是一家由本市某行業(yè)協會和部分該行業(yè)企業(yè)控制的企業(yè)。Z公司、某行業(yè)協會、相關該行業(yè)企業(yè)三方都是一家人,他們會不會聯合起來搞虛假培訓,騙取培訓補貼?他們騙取的資金如何進行分配,資金流向是什么?另一培訓平臺“T培網”面向20多個行業(yè),雖沒有行業(yè)集中的特征,但培訓補貼金額更大,也不能掉以輕心。
見微知著,讓沉默的數據開口說話
篩選異常行為數據。審計組從“W培網”“T培網”采集底層數據,并對已獲得培訓補貼學員的學習、考試記錄進行集中分析,發(fā)現幾類疑點:一是部分學員的課程學習時長嚴重不足,但申請補貼所附的培訓報表數據為100%完成;二是部分學員通過考試,但考試時長極短;三是“T培網”大量登錄記錄ID數據不符合自增長規(guī)律,部分登入時間小于上一條記錄的登入時間;四是關注到一個有意思的細節(jié),“W培網”部分學員的課程學習記錄的開始時間、結束時間比較奇怪(時、分、秒看起來都符合自然特征,但毫秒的值為000),且這些學員集中在部分委托培訓企業(yè)。審計組初步研判,前三類疑點相對清晰、容易突破,第四類疑點較為新奇,可先隱而不發(fā),以免打草驚蛇。
現場初核困難重重。為防止Z公司和相關行業(yè)企業(yè)串通一氣,“W培網”審計組決定分頭行動,同時延伸Z公司和A、B兩家行業(yè)企業(yè)。在Z公司,通過審查財務資料發(fā)現:一方面,相關行業(yè)企業(yè)向Z公司支付培訓款項,Z公司以業(yè)務補貼名義向相關行業(yè)企業(yè)返還款項,資金往來密切;另一方面,針對學習時長、考試時長不足的疑點,既是股東又是軟件服務商的X民營企業(yè)回復,“W培網”曾于2021年年中被病毒攻擊,造成部分數據丟失,且系統運維人員常駐外地,最近生病了正請假休息。在A、B兩家行業(yè)企業(yè)核查時,負責人和抽查的部分學員都否認存在虛假培訓情況,推脫是“W培網”的系統記錄出了問題。審計核查一度陷入僵局。另一邊的“T培網”審計組進展相對順利,面對大量的登錄記錄ID異常數據,某技術人員頂不住壓力,口頭承認對后臺培訓數據進行過修改。
一波三折尋找突破。面對病毒攻擊的說辭,“W培網”審計組意識到,目前的首要任務是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審計組決定從軟件服務商X民營企業(yè)進行突破。既然系統運維人員不在S市,那就召開網絡視頻會議;遭到過病毒攻擊,那就進行遠程屏幕共享,查看相關證明材料;部分數據丟失,那就現場演示測試結果。審計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全程錄音錄像、刨根究底,進一步了解到,X民營企業(yè)是通過購買外地某家小公司的培訓平臺來搭建運營“W培網”,僅1名運維人員負責程序修改、數據庫備份、應急響應等。病毒攻擊是真實存在的,但系統恢復后并未進行程序修改,也沒有數據丟失報錯的相關運維工單,現場測試表明后臺數據記錄正常。至此,審計核查撥云見日,2021年7月以前的數據,因“W培網”未按規(guī)定保存線上培訓資料以及遭受病毒攻擊等原因,已無法追溯;2021年7月之后的數據是真實可信的,審計疑點數據是可靠的。
幾家歡喜幾家愁。另一邊的“T培網”審計組卻高興不起來。在審計組拿出登錄記錄ID不符合自增長規(guī)律的異常數據兩天后,“T培網”進行了正式答復,“在用戶訪問量過大時,我們采用了緩存技術,先把部分班級的數據存在緩存里,等過段時間再插入登錄表里”,直接推翻之前的說法,否認篡改數據的事實。審計組認真分析了兩個多星期得出的一張“王牌”,就這樣被“T培網”以看似合理的說辭輕松化解了。鎩羽而歸的審計組復盤后得出結論,必須找到最直接的審計證據,否則所有的異常數據本質上對方都可以通過數據修復、程序BUG來解釋。雖然不可能在上千個代碼文件、數個更新版本的海量代碼中找到篡改數據的功能,但可以現場操作每一個功能按鈕,同時監(jiān)控記錄“T培網”系統的數據庫產生的數據,從數據變化中找出癥結所在。
利劍出鞘,讓隱蔽的真相浮出水面
證據確鑿,初戰(zhàn)告捷。“W培網”審計組確認了2021年7月以后數據的真實性,系統實時生成的學習報表如實反映了相關學員的部分課程未學完,但申請補貼的紙質報表卻顯示100%完成,紙質報表是假的!Z公司在如山鐵證面前不得不承認紙質報表造假的事實。審計組合理推測,毫秒為000的疑點也可能是通過程序修改后臺形成的造假數據!但如何突破?如何取證?審計組與Z公司再次正面交鋒,約談了Z公司、行業(yè)協會的負責人。
乘勝追擊,無從抵賴。審計組以已核實的造假事實為震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經過一番激烈交鋒,Z公司負責人最終低下了頭,如實交代了情況。原來,為了幫助該行業(yè)企業(yè)拿到培訓補貼,Z公司請軟件公司開發(fā)了一個秘密按鈕——“批量設為完成”!只要Z公司后臺工作人員選擇好相應學員后,點擊這個秘密按鈕,系統會隨機地為這名學員“自動”學完課程。對完全沒學的課程,會隨機生成學習開始時間和學習結束時間;對只學習一部分的課程,會以學習開始時間加上課程時長作為學習結束時間記錄到后臺數據庫。一切都是自動化,一鍵完成!補貼到手!看起來天衣無縫,然而他們遺漏了一個細節(jié),隨機生成的時間沒有考慮到“毫秒”,這個細小的紕漏沒有逃過審計人員的火眼金睛!
穿行測試,捷報頻傳。另一邊的“T培網”審計組也收獲了可喜的審計成果。從注冊用戶開始,審計組一步一步監(jiān)控用戶在完成培訓過程中產生了哪些數據,以及這些數據是怎么變化的。通過系統穿行測試發(fā)現,“T培網”以學員登錄平臺時長,而非課件學習時長作為課時完成情況,且其在登錄時長的記錄上也存在問題,只能記錄用戶的登入時間,無法記錄用戶的登出時間,平臺采用登入時間加3小時或者6小時作為登出時間,默認用戶只要登錄一次便記錄3小時或6小時學時,導致生成的培訓報表缺乏真實依據。
舉一反三,多點開花。線下培訓審計組也篩選出部分學員存在同一時間段在不同培訓班重復打卡簽到的疑點。但培訓學校堅稱,兩個培訓班都真實存在,分別安排了上課和考試,獲得兩種補貼沒有問題。久經沙場的審計人員明白又得迂回突破了。審計組通過審查培訓方案,明確了兩個培訓班的培訓內容是包含關系;通過查詢考場安排資料和微信公眾號新聞稿等信息,證實了兩個培訓班的理論課授課地點和時間完全重合,實操考試為同一天、同一地點。面對上述證據,培訓學校最終承認了在未通知用工企業(yè)的情況下,私自在受托實施的新型學徒制培訓中,包裝出了一個專項職業(yè)能力補貼培訓,重復申請并獲得補貼的造假事實。
審計成效
本次審計揭示了線上培訓平臺人為篡改數據、線下培訓企業(yè)重復申報等涉及數千余人次的虛假培訓問題,并移送公安機關進一步偵查,及時追回或終止發(fā)放培訓補貼,及時清退涉事培訓企業(yè)、取消相關培訓資質。
就業(yè)主管部門出臺和修訂3項制度,進一步完善培訓企業(yè)資質認定條件,建立動態(tài)管理的培訓企業(yè)白名單制度,同時建立聯網平臺,加強對職業(yè)培訓異常數據的預警提示和審核監(jiān)管。
該項目審計報告獲得市領導批示,審計項目獲得S市審計機關優(yōu)秀項目一等獎,審計成果顯著。
案例總結 本案例是在吃透就業(yè)政策和培訓業(yè)務的基礎上,利用大數據審計揭示監(jiān)管漏洞、助推就業(yè)政策落地見效的典型案例。主要有以下三點經驗: 一是聚焦薄弱環(huán)節(jié),盯牢利益動機,找到風險點。審計組深刻領悟社保審計的政治屬性和為民本色,緊緊抓住“政治—政策—項目—資金”的工作主線,關注重點領域、關鍵崗位和薄弱環(huán)節(jié)。通過政策調研、網絡搜集、資料查閱、數據分析、業(yè)務穿行測試等多種手段,尋找管理方面的漏洞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分析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動機,深挖細排風險點,確定審計內容和重點,為審計工作指明方向。 二是強化數據賦能,保持職業(yè)懷疑,找到突破點。面對社保審計海量數據,堅持用數據“跑路”破解“點多面廣”。通過大數據審計,對政策、系統、數據、業(yè)務開展深入研究,將信息系統審計和大數據審計有效結合,將大數據新技術和審計業(yè)務深度融合,整合形成大數據分析思路和方法,為審計工作“精準制導”。同時,審計人員要時刻保持職業(yè)敏感度和職業(yè)懷疑,注重從異常數據中尋找疑點,在審計疑點中尋找突破點。 三是堅持深挖細查,練就核查技巧,找到爆破點。查找問題不能靠坐而論道、紙上談兵,而是要真正延伸至數據的最底層、資金的最末端、業(yè)務經辦的最末梢,只有在發(fā)現問題的基礎上深挖細查,找到問題的癥結,才能在后續(xù)的核查取證中對癥下藥,找到問題的爆破點。同時,現場核查的藝術也是突破重大問題的必要保障,既要堅持原則、發(fā)揮審計震懾力,也要把握適度、學會靈活變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固化審計成果,抽絲剝繭、查深查透,切實提升審計質效。? 審計案例公眾號20250407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