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央八項規(guī)定是黨中央徙木立信之舉,是新時代管黨治黨的標志性措施。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體現(xiàn)了黨中央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鍥而不舍抓作風建設的堅強決心和堅定意志。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和中央八項規(guī)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總結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加強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教育,《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站即日起推出《傳承發(fā)揚優(yōu)良作風》欄目,介紹老一輩革命家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敬請關注。
人不率則不從 身不先則不信
“延安五老”在作風建設中的率先垂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鳖I導干部的作風歷來是引領黨風政風和社風民風的重要風向標。被譽為“延安五老”的吳玉章、林伯渠、徐特立、董必武、謝覺哉,都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資歷深、職務高、貢獻大,始終保持對信仰、對紀法、對人民的敬畏,在黨的作風建設中始終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延安時期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自覺而正確的以身作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特權是最大的不公。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釘釘子精神糾治“四風”,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鍥而不舍抓作風建設,旗幟鮮明同特權思想、特權現(xiàn)象作斗爭?!把影参謇稀倍紦芜^黨和政府的重要職務,但從不以功臣自居,從不擺老資格,始終身體力行地嚴格按照規(guī)章制度辦事,堅決反對特權思想。
在黨內平等地過組織生活,這是遵守黨章、做一名合格黨員的基本要求。林伯渠在延安擔任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主席時,工作非常忙碌,但他始終嚴格按照黨內政治生活的規(guī)定,和普通黨員一樣參加本人所在支部的組織生活。有一次,他所在的黨支部召開會議,沒有通知他。他得知后,立即趕到會場參會。會議結束后,林伯渠又主動向支部的同志作檢討說:“過黨日是每個黨員組織觀念強弱的表現(xiàn),我沒有準時參加,應該受到批評。我當主席和同志們只是工作崗位不同而已。當主席的人可以特殊、無人管、天下第一,那不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的黨員。”黨支部書記趕緊解釋,考慮到當天林伯渠工作繁忙,怕打擾他,才沒有通知他參會。林伯渠聽了嚴肅地說:“你們不打攪我,自由主義就會打攪我的。我是一個普通黨員,沒有什么特殊可講?!?/p>
我們黨很早就意識到特權思想和特權現(xiàn)象的嚴重危害,反對特權的立場和措施也是一貫明確的。新中國成立初期,國民經濟恢復取得了巨大成就,黨內少數(shù)領導干部開始滋長驕傲情緒,自認為特殊,不守法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董必武及時察覺了這種錯誤傾向,指出:“在黨員、干部中,甚至在高級干部中,還有不少人守法的觀點不是那樣強的。在我們黨內,恰恰有這樣一些同志,他們認為天下是他打下來的,國家是他創(chuàng)造的,國家的法律是管別人的,對他們沒有關系,他可以逍遙法外,不遵守法律?!倍匚鋰绤柵u了這類領導干部,要求他們必須帶頭遵守法紀。
1949年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曾經定下6條規(guī)矩:“不做壽、不送禮、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規(guī)矩立下了,能不能得到堅決執(zhí)行,首先看領導干部。1958年,吳玉章回家鄉(xiāng)四川榮縣視察工作。他聽說當?shù)亟逃竭€很落后,便主動將自家老宅交給當?shù)乜h委辦師范學校。學校建成后,當?shù)馗刹扛心顓怯裾聦k學作出的貢獻,提議將學校命名為“玉章師范學?!?,并請吳玉章題寫校名。吳玉章予以嚴詞拒絕:“中央有規(guī)定,不能用個人名義命名,還是叫‘榮縣師范學校’好?!笨梢?,多年前黨中央立下的規(guī)矩,吳玉章仍銘記心頭。
領導干部身處高位、手掌重權,體現(xiàn)了黨和人民的高度信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這種信任的最好回報,就是對黨絕對忠誠,模范遵守黨章,嚴格按黨的制度和規(guī)矩辦事,夙興夜寐為黨和人民工作,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都不破壞黨的制度和規(guī)矩。”越是領導干部,越要堅決破除特權思想、特權行為,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長”字號的人,萬不能偷懶
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任務。反對形式主義著重解決的是工作不實問題,反對官僚主義著重解決的是不維護人民群眾、不作為問題?!把影参謇稀弊鳛樽黠L建設的表率,一貫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強調“首長負責,親自動手”,并堅持率先垂范。
延安大生產運動期間,林伯渠不僅是組織領導者,而且是生產勞動的積極參與者。1944年,他根據(jù)黨中央和邊區(qū)政府的要求,帶頭制定了自己的當年“個人生產節(jié)約計劃”。計劃包括“完成細糧二石交糧食局”“收集廢紙交建設廳”“今年的棉衣、單衣、襯衣、鞋襪、被套、手巾、肥皂,完全不要公家供給”等非常具體詳細的內容。這個計劃在《解放日報》公開發(fā)表后,引起了強烈反響。各機關學校聞訊,贊嘆不已,認為林主席頭發(fā)都白了,還帶頭制定生產節(jié)約計劃,給大家樹立了榜樣,大家可得努力生產。延屬分區(qū)的駐軍看到這個報道,主動提出幫助林主席等邊區(qū)首長代耕,林伯渠謝絕了這個請求。他堅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親自到延安郊區(qū)的南川開墾了一片荒地,鋤草澆水,松土施肥,非常勤奮,超額完成了生產任務。1945年4月,他根據(jù)黨中央的安排到重慶參加與國民黨的談判,這一去就是半年,當年的生產任務沒有辦法完成了。一回到延安,林伯渠就把在重慶節(jié)省的生活費交給秘書,讓他上交組織,抵替當年的生產任務。
“延安五老”以做“人民的勤務員”為榮,始終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謝覺哉在擔任內務部長期間,本著“上為中央分憂,下為群眾解愁”的精神,經常參與制定各種救災救濟撫恤政策,并奔波于各地災區(qū),訪貧問苦,幫助當?shù)亟鉀Q實際問題。他非??粗厝罕娊釉L工作,要求包括自己在內的部長、副部長、司局長排出值班表,每周至少接待一次群眾來訪。1950年,他在內務部一次黨的會議上,專門批評了把公務層層下派的現(xiàn)象,即“來了公文,層層往下推”“辦好了,又層層上送”,這個“長”簽了字,又送那個“長”簽。他指出:“長”字號的人,萬不能偷懶。雖然不能也不應該件件親自動手,但必須擇重要的親自動手,或與人家合作動手。謝覺哉以身作則,常常挑選一些性質重大的人民來信,親筆復信,并將他的復信抄送各業(yè)務單位和信訪室工作人員以作借鑒。
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帶頭沖在前、干在先,是我們黨走向成功的關鍵。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中,領導干部就是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帶頭實干苦干,不務虛功,以一流業(yè)績回報黨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干部子弟、革命家屬,更應該模范地遵守政策法令
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一名嚴于律己、作風優(yōu)良的領導干部,其家風必正、家教必嚴。作為黨的領導同志和高級干部,“延安五老”都是紅色家風建設的表率。
“延安五老”在潔身自好、廉潔自律方面堪稱全黨的表率。被毛澤東譽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徐特立,延安時期擔任陜甘寧邊區(qū)教育廳長,卻一直住在一間破舊窄小的房子里。房里只有一個土炕、一張小方桌和一口舊木箱。他按級別是可以吃小灶的,但卻堅持在大伙房吃飯。一件棉衣也是補了又補不肯換新的。由于愛惜公家的馬匹,他出去開會辦事很少騎配給的馬,多數(shù)時候步行,常常還自帶干糧。當時延安流傳著關于徐老艱苦樸素、清廉自律的兩首小詩:“延安諸老惟公特,生活簡單如老卒。粗布征衣常補綻,自煮瓜果充糧食?!薄吧衮T公馬多徒步,不要隨從來照護。攜帶兩個冰饃饃,一天開會好幾處?!?/p>
“延安五老”不僅嚴以律己,從不濫用職權為自己謀取私利,而且通過言傳身教,給家人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吳玉章的侄孫在鐵路部門工作,經常給吳玉章捎去老家的桔紅等特產。一次,侄孫到北京看望吳玉章。剛一見面,吳玉章就詢問:“桔紅是怎么捎帶上北京的?”侄孫告訴他都是通過郵寄過來的。吳玉章這才正色道:“跑鐵道的人不能利用工作方便就搞‘捎、買、帶’,所以,你的桔紅我沒有動。要是火車上托人捎的,就要退給你?!睂Υ稿e誤的家人,“延安五老”更是不徇私、不包庇。1962年,一些農村地區(qū)在發(fā)展生產時出現(xiàn)了毀林開荒、亂砍濫伐的現(xiàn)象。謝覺哉在老家的侄媳、孫媳也私自砍伐了幾棵樹。公社考慮到她們是初犯,砍伐數(shù)量少,且認錯態(tài)度誠懇,決定只作批評教育。謝覺哉得知此事后,立即給家鄉(xiāng)的地方組織寫信:“我的侄媳、孫媳違章砍樹,應同樣按亂砍濫伐處理,要沒收,要罰款,并要她們在社員代表會上、社員大會上檢討,不只檢討一次,還要檢討無數(shù)次,一直檢討到她們栽的樹長到兩丈高,群眾不要她們檢討時,才不檢討。”隨后,他要求兩位親屬帶著檢討書和退賠款,從生產隊一直檢討到縣里,并告誡說:干部子弟、革命家屬,更應該模范地遵守政策法令,不能有半點特殊。
作風建設從領導干部抓起,是中國共產黨管黨治黨的重要經驗,也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和中央八項規(guī)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帶頭弘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形成一級帶一級、一級抓一級的示范效應,帶動全黨全社會形成優(yōu)良風氣。
作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葉帆子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250612
向陳云同志學習如何開展調查研究
堅持調查研究,做到實事求是,是我們黨一貫的工作方法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更沒有決策權?!?br/>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中央八項規(guī)定,從八個方面對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提出了具體要求。中央八項規(guī)定是新時代改進作風的切入口和動員令,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揚。其中第一條,就針對黨的十八大以前部分地區(qū)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提出“要改進調查研究”。
在老一輩革命家中,陳云同志是善于調查研究的楷模。毛澤東同志評價陳云:他的方法是調查研究,不調查清楚他就不講話。陳云同志曾提出過著名的“十五字訣”,即“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復”,這是他一生堅持調查研究的生動寫照。
堅持群眾立場,注重解決困難
群眾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親近群眾,聯(lián)系群眾,服務群眾”。陳云同志一向堅持群眾立場,把調查研究作為直面基層問題、解決群眾困難的金鑰匙。
抗戰(zhàn)后期,陜甘寧邊區(qū)加上晉綏邊區(qū)共有150萬人口,有5萬名軍隊、機關人員需要靠財政供養(yǎng),財政壓力巨大。物資匱乏、貨幣發(fā)行過多等原因導致的物價飛漲,是當時的一大難題,1942年邊區(qū)物價比1941年上漲了3倍多,1943年又上漲了20多倍。邊區(qū)群眾搶購物資,這對當時的大生產運動構成沖擊,甚至影響到邊區(qū)的穩(wěn)定發(fā)展。
陳云同志于1944年3月?lián)挝鞅必斀涋k事處副主任后,迅速開展調查研究,著力解決這一問題。他深知,只有深入實際、了解真實情況,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于是,他帶領工作人員深入基層,開展廣泛的調查研究,走遍邊區(qū)的城鎮(zhèn)鄉(xiāng)村,與農民、工人、商人、干部等不同群體交流,詳細詢問他們的生活狀況、生產需求和市場感受。摸底調查后,陳云同志確定了發(fā)展生產、加強外銷、減少印幣的總體思路,并迅速付諸實施。他經常去延安城南的新市場和公司貨棧轉一轉、看一看,仔細觀察群眾動態(tài),隨時了解市場變化,掌握第一手的真實數(shù)據(jù)。他還經常和邊區(qū)銀行的干部交換意見,共同分析市場形勢,研究對策。通過這些細致入微的工作,陳云同志對邊區(qū)的生產經營和市場交易情況了如指掌,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一年后,陜甘寧邊區(qū)的財政狀況有了根本好轉,基本生活物資實現(xiàn)了正常交換,物價逐漸穩(wěn)定,邊區(qū)的經濟開始步入良性發(fā)展軌道。
陳云同志在西北財經辦事處工作期間,始終將調查研究放在首位。他幾乎每天都在面向基層群眾進行調查研究,隨時掌握第一手數(shù)據(jù)和資料,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加強和改進工作對策。在他看來,任何工作都離不開調查研究,越困難的時候越要細致調研,絕不能草率下決定,只有找準困難和問題,調研到實際情況和具體數(shù)據(jù)后再定方案,才能找到解決辦法,從而克服困難、扭轉困局。
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一線工作
問題導向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思維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沉下身子,走出機關,放下架子,虛懷若谷,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陳云同志一向堅持問題導向,把調查研究作為通盤考慮、制定計劃、謀定而動的路線圖。
1948年遼沈戰(zhàn)役勝利后,東北全境率先解放。如何迅速恢復東北各地的重工業(yè)生產,從而支援全國其他地方繼續(xù)進行的解放戰(zhàn)爭,是當時東北局的一項重要工作。時任東北財經委員會主任的陳云同志,在面對這一挑戰(zhàn)時,廣泛進行調查研究,以此為基礎謀劃工作重點和思路,圓滿完成了這項工作。
當時的東北,重工業(yè)盤子很大,恢復、建設頭緒眾多,人力、資金、經驗都缺乏。對于搞工業(yè),大家在技術上不擅長。陳云同志坦言:“無論東北局或財委工業(yè)部同志,都全是外行?!钡珣{著多年革命工作歷練出的領導能力,以及積累的財經工作經驗,他可以在千頭萬緒、局面復雜的情況下,領著大家蹚出一條路子來。其重要原因就是,他采取了深入一線實地調研的辦法,廣泛了解東北企業(yè)及社會經濟情況。為了及時恢復東北經濟尤其是工業(yè)生產,陳云同志于1949年第一個季度集中多次到沈陽及其周圍城市調研工業(yè)生產情況。第一次,是在沈陽、撫順視察,在沈陽視察了兵工廠、有色金屬冶煉廠等多家工廠,在撫順視察了煤礦、洗煤廠、電解鋁廠、石油廠和特殊鋼廠。第二次,是從沈陽坐火車沿哈大線南行,視察了鞍山鋼廠、大連玻璃制品廠、金縣紡織廠和瓦房店軸承廠。第三次,是到本溪、安東(今丹東),視察了本溪煤鐵公司、安東造紙廠等。第四次,是坐火車到四平、長春、吉林和磐石,視察了豐滿水電站、磐石石嘴子銅礦等。這四次調研視察,加上此前在錦州、沈陽、長春、齊齊哈爾、牡丹江、通化、梅河口以及賓縣、通河、臨江等地的調查,使得陳云同志能深入了解東北各地社會狀況、生產情況,對東北的工業(yè)、農業(yè)、商業(yè)和交通情況等有了充分感性的認識和比較全面的了解,從而能號準東北重工業(yè)的脈,確定癥結所在,開出解決東北重工業(yè)恢復問題的藥方。
在東北局會議上,陳云同志明確提出:“東北局應當從現(xiàn)在起就有意識地把經濟工作作為自己工作的重心?!彼岢鲆阎c放在解決鋼鐵工業(yè)的恢復和發(fā)展上,并從三大方面對全東北的財經工作提出了具體計劃,解決了各地生產協(xié)調等迫切問題。
陳云同志在東北工作期間,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深入一線,在認真分析形勢的基礎上,通過下基層、訪群眾、查資料等方式,開展廣泛的調查研究,用數(shù)據(jù)說話。
堅持實事求是,勇于靠前指揮
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最大黨性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我們適應新形勢、認識新事物、完成新任務的根本思想武器?!遍_展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善于解剖麻雀,把實際情況摸準摸透,吸取基層經驗和群眾智慧,做到胸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陳云同志一向堅持實事求是,把調查研究作為說真話、作決策的指南針。
1978年底,中日雙方達成總投資320億美元建設寶鋼的合同,其中中國國內投資200億元人民幣,這對當時全國財政收入只有1100多億元人民幣的中國來說,可以說是舉全國之力。1979年初,我國對22個國外引進的重點工程重新安排建設計劃,寶鋼是其中最大的項目,列在需要重新審議調整的項目首位。寶鋼對外已簽的合同由于國家缺少現(xiàn)匯而無法批準生效,待簽的一大批合同的對外工作也告停頓。當時很多人有悲觀論調,認為“建成后每年只能支付利息、貸款,幾輩子也還不清”,“會給子孫后代留下后遺癥”。
1979年4月,中共中央決定請剛任國務院財經委員會主任的陳云同志出面解決寶鋼問題。他先是在北京召開了多次調研座談會,詳細了解了寶鋼的來龍去脈;然后又親自到上海,認真聽取上海市負責同志以及寶鋼工程指揮部負責同志匯報;同時,安排人到現(xiàn)場實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資料。經過全面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1979年6月16日,陳云同志對寶鋼建設提出了具體建議。他強調,“寶鋼是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中的第一個大項目,應該做出榜樣來”,“寶鋼建設只能搞好”,“舉棋不定不好”,“對寶鋼要有嚴格的要求,甚至要有點苛求”。以此為基礎,陳云同志主持起草了給中央的專題報告并經中央批準執(zhí)行,為寶鋼的建成投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陳云同志為解決寶鋼問題開展的調查研究,既展現(xiàn)了一個共產黨人對黨的事業(yè)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也說明了扎實做好調查研究、實事求是進行決策部署的重要性。寶鋼這樣一個超大規(guī)模的投資,如果沒有深入扎實的調查研究、沒有詳細充分的數(shù)據(jù)支撐、沒有勇于擔當?shù)男貞褮舛?,是很難下定決心作出決策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陳云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我們要學習陳云同志的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堅持實事求是,是陳云同志的鮮明特點。”在工作中,陳云同志善于從戰(zhàn)略上思考問題,把調查研究作為決策的重要前提,強調“領導機關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作調查研究工作”。
回顧陳云同志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生,我們看到,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他自己提出的“十五字訣”,詮釋了“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求實作風和“交換、比較、反復”的嚴謹方法,是值得我們終身學習的楷模。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嚴哲文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250614
從生活細節(jié)中感受陳云同志的優(yōu)良作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小事小節(jié)是一面鏡子,小事小節(jié)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比说男摒B(yǎng)和作風往往體現(xiàn)于日常生活細節(jié)。陳云同志作為老一輩革命家,在衣食住行生活細節(jié)方面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彰顯出崇高的精神風范,樹立起共產黨人加強作風建設的不朽豐碑。
衣之樸素
陳云同志參加革命幾十年,一直保持著樸素的穿衣風格。他平時都是穿布衣布鞋,只有在參加外事活動時才穿毛料中山裝。年復一年,僅有的兩套中山裝變薄發(fā)軟,他也舍不得更換。
陳云同志衣著十分簡樸,毛褲、毛衣、秋衣等補丁摞補丁。他有一件棉背心,一直穿了近40年,上面補丁密密麻麻,足足有32個。他的毛褲是1961年買的,一直穿到去世,身邊工作人員多次建議他換條新的,他都沒有同意,說毛褲穿在里面,補一補沒關系。還有一年夏天,陳云同志和小兒子陳方坐在一起聊天。天氣很熱,汗流浹背的陳云同志讓陳方拿一件干凈的背心來。陳方把父親換下的舊背心拿到椅背上晾,發(fā)現(xiàn)上面已有破洞。陳方建議給他買一件新的,陳云同志搖頭說:“這個能湊合穿就湊合穿,背心穿在里面也看不出來,不用換新的,最多補補就行了。”
陳云同志自己穿衣很簡樸,對家人要求也很嚴格,總是要求子女們與群眾打成一片。1968年,他的二女兒陳偉華高中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北京懷柔山區(qū)當老師。去的時候,陳云同志特意囑咐陳偉華,到農村不要穿皮鞋,因為農民的生活都很艱苦,要保持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他對家人的嚴格要求,深深影響了家風。他的夫人于若木曾經說過:“我們家的家風有一個特點,就是以普通勞動者自居,以普通的機關干部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我們的兒女、孫子輩,在學校里別人看不出他們是干部子弟,他們比普通老百姓的孩子還要樸素。”
食之清寡
陳云同志經常說:“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主。老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币蝗杖停诰S持人的生存需要的同時,也能折射出人的道德操守。陳云同志參加革命幾十年,向來愛惜物力,節(jié)約糧食,一直保持著粗茶淡飯的飲食習慣。
在延安時期,陳云同志看到有人吃飯要許多菜,吃不完就扔掉,對此感到痛心。在一次群眾大會上,他嚴厲批評這種現(xiàn)象,說“吃飯要照鏡子”,即不僅要把飯菜吃完,還要端起盤子來,用饅頭擦干凈盤底的油,面對干凈明亮的瓷盤子,就像照鏡子一樣。陳云同志正是這么做的,他從不浪費糧食,每次吃完飯,碗里不留一粒米,盤底的剩湯也要喝掉。
三年困難時期,陳云同志帶頭不吃肉、蛋,他工作繁重,經常忙碌到深夜。秘書看他身體日益消瘦,就同醫(yī)生商量,是不是中餐單獨炒一小盤肉菜給他。陳云同志聽后說,他現(xiàn)在比在延安吃得好多了,不必單獨炒菜。工作人員只好作罷。陳云同志的食譜都是普通菜肴,即使是逢年過節(jié)和過生日也不改變,西紅柿炒雞蛋對他來說已經是好菜了。出差到外地時,當?shù)匾o他做些高級菜吃,他都婉言謝絕。連他的廚師都說,首長一年到頭就吃幾樣普通的家常菜,他做菜的技術總提高不了。
1986年5月,上海市委辦公廳通知寶鋼,時任中央紀委第一書記的陳云同志要到寶鋼視察。在進行具體安排時,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根據(jù)行程,視察要到中午才能結束,在哪里吃午飯就成了問題。如果回市區(qū),時間太晚;如果在寶鋼用餐,怎么吃、吃什么也是一個問題。向陳云同志匯報后,他說:在寶鋼吃飯,怎么吃法,照我的吃法,他們吃不飽,照他們的吃法,我吃不消,還是回來吃吧,晚一點不要緊。這件小事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陳云同志對自己嚴格要求、充分考慮群眾利益的優(yōu)良作風。
住之簡約
陳云同志投身革命之后,在住房待遇方面嚴格自律,為后人留下了意蘊雋永的光輝篇章。
1949年5月,陳云同志從東北調到中央工作,一家人在西城區(qū)北長街的一處老宅子里住了30年。由于房屋年久失修經常漏雨,機關行政部門提出翻修一下,陳云同志堅決不同意。他說:“房子大修要花許多錢,只要不漏雨就行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fā)生后,陳云同志辦公室的墻上被震出一道長長的裂縫,技術人員檢查后發(fā)現(xiàn)整個房屋結構存在安全隱患,提出把老房拆掉重建。陳云同志仍然不同意,他說:“雖然是老房子,也比老百姓住的房子好。這樣好的房子都拆掉建新房,會脫離群眾,影響不好?!焙髞砉芾聿块T就在他的辦公室用鋼管搭了一個防地震的架子,上面鋪著厚木板,他就坐在這個鋼架里辦公。
“文化大革命”期間,陳云同志被迫離開北京到江西“蹲點”。他在江西的居住條件很差,當?shù)囟竞?,江西方面給他的住處安裝了暖氣,但由于房子密封性不好,室內溫度仍然很低。就是在這樣的居住環(huán)境里,陳云同志幾乎把所有工作之外的剩余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閱讀了大量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專心致志地思考著有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體現(xiàn)出老一輩革命家的坦蕩胸懷和廣闊胸襟。
陳云同志在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重新?lián)沃匾殑?。由于身邊的工作人員增加了,原有住房不夠用,經有關部門再三建議,他才搬進中南海居住。住房條件改善了,但儉樸的風格始終沒有改變。陳云同志明確提出,房子不要再花錢重新裝修,就按原樣住。后來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客廳的窗簾太破舊,就趁他出差的時候換了新的。陳云同志回來發(fā)現(xiàn)后,立即要求把窗簾換回來。此后,直到他去世,房子依然維持著剛搬進來時的舊貌。
行之約己
陳云同志從舊社會走來,熟讀古代典籍,革命足跡遍布半個中國,深知出行可能滋生的腐敗,在這方面對自己和家人嚴格要求。
1948年沈陽解放以后,陳云同志乘坐的是一部比較舊的車,工作人員曾建議他換一輛新車,他不同意,對工作人員說:“我們現(xiàn)在的這部車,比哈爾濱時的那部好得多嘛……我來這里,先用好的,影響好嗎?”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lián)政府向我國領導人贈送轎車,陳云同志堅持將蘇聯(lián)贈送的轎車退回公家,仍然用自己的舊車。直到長春一汽生產出我國自己的“紅旗”轎車時,他才更換了國產轎車。
陳云同志從來不讓家屬和子女用自己的公車。他擔任中財委主任期間,夫人于若木也在中財委機關工作,本來可以搭乘他的汽車上下班,但于若木無論刮風下雨,從來都是自己騎自行車上班,沒有搭過他的“便車”。陳云同志還特別交代,孩子上下學不許搞接送,不許搞特殊化,要讓他們從小就像一般人家的子女一樣學習和生活。
陳云同志身居高位,但從來都是輕車簡從,外出視察時,他從不坐專列。“不迎不送,不請不到”,是他定下的規(guī)矩。陳云同志晚年常在杭州休養(yǎng)。每次去杭州,都不準省市領導到機場或車站迎送,以免干擾當?shù)氐墓ぷ?。有一次在杭州,一位領導沒打招呼就過來看他。雖然人已經到了門口,陳云同志仍堅持讓那位同志回去了。
陳云同志外出從不收禮,不吃請,幾十年如一日。20世紀50年代末,陳云同志在鄭州參加完會議后,省里負責接待的人員給他在的那節(jié)車廂里送了兩三只雞。他得知后十分生氣,火車到下一站停車加煤加水時,他堅持讓省里的同志把那幾只雞收回。
“衣食住行”都是生活小節(jié),但從小節(jié)中能表明態(tài)度,展現(xiàn)品位,彰顯風骨。陳云同志簡約自然的生活方式、慎獨慎微的生活態(tài)度、淳樸高尚的生活品位、以身作則的生活風范,生動詮釋出他良好的生活作風、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偉大的人格魅力。
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以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破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率先垂范,弘揚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等光榮傳統(tǒng),涵養(yǎng)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把紀律和規(guī)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堅決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堅決破除特權思想、特權行為,堅決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xù)向好,重塑了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新征程上,我們要以“高山仰止”“見賢思齊”的態(tài)度更好傳承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風范,從小處著眼,從細節(jié)入手,在日常衣食住行中加強修養(yǎng),升華境界,涵養(yǎng)作風,更好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壯麗征程。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李源正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250614
大賢秉高鑒 公燭無私光
學習周恩來同志的優(yōu)良作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決定黨和國家事業(yè)成敗。我們黨的執(zhí)政地位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經過了歷史的考驗和人民的選擇,如果不注重作風建設,聽任不正之風侵蝕黨的肌體,就有失去民心、喪失政權的危險。周恩來同志作為老一輩革命家,深知保持黨的優(yōu)良作風的重要性,始終以高標準嚴要求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以身垂范、廉潔奉公,是不折不扣踐行黨的優(yōu)良作風的楷模,在人民心中樹立了共產黨人的良好形象。
堅持實事求是,反對形式主義
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周恩來同志深知實事求是的重要作用,認為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是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他明確指出,“單靠多讀幾本馬列主義的書是不行的,問題在于實踐。理論要同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否則就是空話,于事無補?!?/p>
周恩來同志認為,有效反對包括形式主義在內的一切實際工作中的機會主義,是一個好的領導者應該具備的工作作風。他將形式主義視為黨內的非無產階級意識,對文牘主義、事務主義等各色形式主義深惡痛絕。黨的八大召開前夕,周恩來同志在天津市黨代會第二次會議上作報告并參加小組討論,地方記者就此寫了一篇報道送他審看。周恩來同志將報告稿中自己的講話內容刪掉,連同把“報告”前原有的“重要”二字一并刪除,只保留表明他在黨代會上作報告的陳述性話語。周恩來同志作為出色的領導者,反對各種形式主義,就體現(xiàn)在這樣的工作細節(jié)當中。他強調:“我們必須反對那些空洞的不提出問題不解決問題的文牘,反對那些冗長的不經過準備不作出決定的會議,反對那些只會坐機關開會、簽公文而不研究業(yè)務、不熟悉情況、不檢查工作、不接近群眾的工作人員,反對若干國家機關中的那些機構臃腫、辦事拖沓、紀律松懈、責任不明的現(xiàn)象?!?/p>
堅持實事求是,反對形式主義,基本要求是“說真話,做實事”。1960年年初,周恩來同志在北京接見代表家鄉(xiāng)人民看望他的淮安縣委負責同志,當談及農業(yè)生產、糧食產量時,他要求:“對我要說實話,實事求是,收多少,就報多少,不要浮夸、不要說假話?!?962年2月,周恩來同志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發(fā)表講話,尖銳指出,“這幾年來,黨風不純,產生了浮夸和說假話的現(xiàn)象”,他苦口婆心地勸說大家“說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
堅持實事求是,反對形式主義,必須開展調查研究。周恩來同志認為“如何做到實事求是?首先要通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強調情況好壞不能從主觀想象出發(fā),要下去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要從多方面觀察問題,必須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和比較。周恩來同志是這樣講的,更是這樣做的。1961年國家經濟出現(xiàn)嚴重困難,為查清原因,他來到河北等地調查研究,與當?shù)馗刹咳罕娚钊胱劊瑢ふ医鉀Q辦法。60年代初,周恩來同志曾經三次到大慶了解石油生產情況,尋找摘掉中國“貧油國”帽子的對策。種種此類的調查研究,不勝枚舉。
甘當人民的“總服務員”,反對官僚主義
周恩來同志在擔任國務院總理期間,始終認為人民的總理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一直強調自己是人民的“總服務員”,并要求各級政府管理者,都要當好人民的服務員。他曾經用“下山不忘山,進城不忘鄉(xiāng)”“如果忘了,就是忘本”來作比喻,強調“官僚主義是領導機關最容易犯的一種政治病癥”,警示全黨“官僚主義在我們執(zhí)政的黨內,在我們的國家機關內,的確是十分有害、非常危險的”。
反對官僚主義,必須站穩(wěn)人民立場。周恩來同志始終堅持以人民利益為中心,對人民傾注了全部身心和感情。他在1946年國共和談破裂后的記者招待會上說:抗戰(zhàn)前十年內戰(zhàn)、抗戰(zhàn)中八年磨擦、勝利后一年糾紛我們都經歷過了,再來二十年不過如此,只要中國共產黨和所領導的軍隊,不背叛人民,永遠依靠人民,我們在中國的土地上就一定會有出路的。事實正如他所說的,我們黨依靠人民群眾的磅礴偉力,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任務。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百業(yè)待舉,他將恢復民生作為第一要務,強調“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文化大革命”期間,面對極其困難的局面,為了保證人民生產生活正常運轉,他更是以超于常人的毅力,千方百計緊抓生產,耗盡心力維持局面。他曾深情地說,“人民的世紀到了,所以應該像條牛一樣努力奮斗,團結一致,為人民服務而死?!?/p>
反對官僚主義,必須堅持群眾路線。在工作中,周恩來同志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20世紀60年代,周恩來同志到河北邯鄲調研,走訪了幾十戶社員家庭,了解當?shù)貫那楹蜕鐔T對人民公社的看法,一位社員直言,“如果再這樣下去兩年,連你也會沒有吃的”,他后來感慨地說:“一個農民把我們看作他自己的人才會說這樣的話,這是一針見血的話?!备鶕?jù)調研情況,他將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寫成報告提交毛澤東同志。后來,中共中央討論并修改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包括取消供給制,以及規(guī)定辦不辦食堂“完全由社員討論決定”等。由此,農村政策發(fā)生了重大調整,有效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農村發(fā)展形勢逐步好轉。
反對官僚主義,必須充分發(fā)揚民主。自以為是、閉目塞聽是官僚主義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周恩來同志指出:“要造成一種風氣,使大家敢于講話。只要是對社會主義有利,即使思想不一致,也要說出來?!币匀T峽水利樞紐工程為例,當時各方面針對這一工程方案有不同意見,出現(xiàn)爭論。為解決問題,周恩來同志到現(xiàn)場召開會議,聽取意見。他說:“如果說這次是我們在水利問題上,拿三門峽水庫作為一個中心問題,進行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百家爭鳴的話,那么現(xiàn)在只是一個開始,還可以繼續(xù)爭鳴下去。”針對有的同志提出原方案存在的一些問題,他當即決定修改原方案,并表示他的意見也不成熟,還可以再討論。他說:“你們回去寫信給我,或者寫文章來爭論,來討論,在報紙上也可以。我們繼續(xù)還要把這個問題弄清楚,這樣才能使我們根治黃河工作做得更好。”在充分發(fā)揚民主的基礎上,周恩來同志指導完善了工程方案,推動三門峽工程順利修成蓄水。
力行清正廉潔,反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
周恩來同志畢生“嚴于律己、艱苦樸素,只求奉獻、不思回報”,始終堅持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反對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是黨內清正廉潔的杰出楷模。
始終以身作則,堅持做到率先垂范。周恩來同志告誡領導干部要過好思想關、政治關、社會關、親屬關、生活關。他強調:“物質生活方面,我們領導干部應該知足常樂,要覺得自己的物質待遇夠了,甚至于過了,覺得少一點好,人家分給我們的多了就應該居之不安,要使艱苦樸素成為我們的美德。”某次工作人員趁他外出工作期間,對他的居所進行簡單修繕,他得知后很生氣,命令工作人員將地毯、沙發(fā)、窗簾等凡是能撤走的統(tǒng)統(tǒng)撤走。就因為這件事,他多次在國務院會議上作檢討。
始終克己奉公,堅持做到公私分明。周恩來同志嚴守工作規(guī)定,私事用車自付油費,招待客人自掏腰包,按月交足房租、水電費等,連開會喝杯茶水都要交費。他說:“要遵守國家制度和各項規(guī)定,不要因為我是總理,就不認真執(zhí)行?!彼H筆題寫黨員守則并帶頭遵守,包括不送禮、不拜壽、不迎送、不搞堂會、不坐轎、少宴會等內容。在國內視察,他也定下一些不成文的規(guī)矩,即不準宴請、不準陪餐,不招待酒水,不吃高級菜,去公共場所不封園、不閉店、不戒嚴等。擔任政府總理長達26年,周恩來同志從未利用權力謀取私利,從不搞特殊化。
始終嚴管親屬,堅持培育廉潔家風。周恩來同志給親屬訂立“十條家規(guī)”: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專程來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順路時去看看;來者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有工作的自己買飯菜票,沒工作的由總理代付伙食費;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不得用招待券;不許請客送禮;不許動用公家的汽車;凡個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別人代辦;生活要艱苦樸素;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總理的關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他始終認為家庭問題是社會問題的一部分,從不把家庭責任推向社會,從不利用權力為自己和親屬謀取好處,也不允許親屬利用他的影響力謀取私利。
“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绷暯娇倳浽诩o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周恩來同志一生心底無私、天下為公的高尚人格,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和中國共產黨人優(yōu)秀品德的集中寫照,永遠為后世景仰?!睂W習周恩來同志的優(yōu)良作風,就是要學習他畢生“嚴于律己、艱苦樸素,只求奉獻、不思回報”,牢記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用來為人民服務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決不搞特權,決不以權謀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共產黨人。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米彥佑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250619
甘為民仆恥為官
學習朱德同志的公仆情懷
人民公仆為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必須牢固樹立人民公仆意識,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傾聽人民群眾意見和建議,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笔冀K牢記為民宗旨,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是我們黨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衡量黨員干部修養(yǎng)的試金石。朱德同志作為老一輩革命家,一生始終不渝地踐行愛民、親民、為民的宗旨。他曾經說過,“共產主義者應當是沒有私心的人,為了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我們沒有任何東西不可以犧牲。”拳拳之心、殷殷之情,為“心系人民、艱苦樸素”的公仆情懷做出了有力的注腳。
“功是黨的,是群眾的”
朱德同志對人民群眾懷有深厚感情,他深情地說:“群眾風起云涌,烈士犧牲性命,如果有功,功是他們的。離開了群眾,我們什么事也做不出來……一定要記住,如果有功,功是黨的,是群眾的?!?/p>
朱德同志擔任軍長時,始終以普通士兵和勞動人民一員自居,身先士卒、以身作則,與人民同甘共苦。在井岡山時期,為了解決井岡山上急需的糧食問題,紅四軍司令部發(fā)起了下山挑糧運動。朱德同志經常穿雙草鞋,戴個斗笠,與戰(zhàn)士們一樣,挑著100多斤糧食翻山越嶺,將糧食運到駐地。戰(zhàn)士們看他工作那么忙,都勸他不要挑糧了,還私下藏了他的扁擔??烧l也沒想到,朱德同志自己動手用毛竹做了一根新扁擔,并在上面刻了“朱德記”三個字,重新加入挑糧隊伍。這就是著名的“朱德的扁擔”的故事。朱德同志從不擺長官架子,而是將自己緊緊融入普通戰(zhàn)士之中,與大家同甘苦、共進退。
朱德同志在部隊中特別強調群眾紀律,要求紅軍嚴明紀律,不能拿群眾一針一線。在南昌起義前夕,他在軍官教育團提出:我們的軍隊“人人要有群眾觀點,要有階級斗爭的思想,要有為廣大人民利益而奮斗的意志”“不許像舊軍隊那樣糟蹋老百姓”。1929年8月,為反擊國民黨對閩西紅色根據(jù)地的大規(guī)模“會剿”,他率軍出擊,隊伍行至漳平市象湖鎮(zhèn)楊美村休整。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暢,加之當?shù)赝梁懒蛹澤⒉贾{言,老百姓“談兵色變”,紛紛帶上財物逃往村外。紅軍到達楊美村時,村里靜悄悄,只有一位身殘體弱的老漢蘇觀泗仍駐留。為了獲得行軍補給,戰(zhàn)士們輕聲細語、細心地向老漢解釋了自己是誰,并請求他賣給紅軍糧食。老漢帶著戰(zhàn)士來到他堂弟蘇和家中,在老漢的應允下,紅軍為主人留足口糧后,以高于市價的價格買下大米,并留下購米款,在墻上寫下留言:“老板:你不在家,你的米我買了廿六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觀泗老板手禮(里)。紅軍?!被氐郊覉@后,鄉(xiāng)親們聞訊后紛紛涌進蘇和家中觀看紅軍的留言墻,情不自禁地稱贊,“紅軍真公道”。在朱德同志的帶領下,紅軍留下了一段段軍民魚水情深的動人故事。
朱德同志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懷,使他贏得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愛戴和崇高敬仰,他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熱愛群眾、依靠群眾,始終將群眾放在心間。
“多為前線,多為百姓想想吧”
朱德之“德”,在于一生為人民服務。他平生戎馬為人民,甘為民仆恥為官,對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懷有無限忠誠。無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能做到“處處關心人民的疾苦”“時刻想著為群眾謀利益”“多為前線,多為百姓想想吧”,他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
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朱德同志不僅帶領軍隊在戰(zhàn)場上保家衛(wèi)民,在敵后根據(jù)地同樣熱切地關心和愛護著群眾的生活。1939年夏,八路軍總部曾駐在山西省武鄉(xiāng)縣磚壁村,這里長期干旱缺水,人畜喝水都很困難,平日村民只得一滴水當油珠子用。面臨這一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問題,朱德同志率領干部翻山越嶺,沿著村子尋找水源,并考證廟宇里的碑文,終于在一個山洼子找到一股泉水和下雨時會冒白氣的山洞。說干就干,朱德同志帶領干部群眾到這里挖井。苦戰(zhàn)半個月后,一股泉水從地下噴涌而出。磚壁村的老百姓高興得像過節(jié)一樣,捧著井水,好像怎么也喝不夠。為了紀念共產黨、八路軍的恩情,磚壁村人給這口井起名為“抗日井”。朱德同志就是這樣時刻將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頭,以百姓之心為心,竭盡所能體察民情,時時處處為民著想。
關心群眾疾苦,減輕老百姓的生活負擔,是朱德同志辦事的重要出發(fā)點。在陜甘寧邊區(qū),朱德同志帶頭開發(fā)南泥灣。他提出,邊區(qū)地廣人稀,只有一百五十萬人口,我們這么多機關部隊,都要靠人民負擔,怎么行呢?于是他主張軍墾屯田,開發(fā)南泥灣,將一支主力部隊部署在那里,一邊駐防,一邊生產,以減輕人民負擔,同時也能夠改善部隊生活。除了推動南泥灣大開發(fā),朱德同志帶頭參與邊區(qū)的大生產運動,和身邊工作人員一起組成生產小組,在王家坪開墾了三畝菜地。他每天一清早和工作之余,都要到菜地里澆水、施肥、鋤草。幾位工作人員年紀輕,沒有種過菜,朱德同志種菜是能手,手把手地教他們。就這樣,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帶頭解決“革命中的家務問題”,不給邊區(qū)人民增添負擔。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朱德同志非常重視改善群眾生活,經常教導干部要情系百姓,老老實實為人民辦事。他說:“戰(zhàn)爭是暫時的,生產是永久的。打仗為了什么呢?為的是生產建設;土改為了什么呢?也是為生產建設。”他強調“要將各種人盡快轉到建設上來”“生產要天天往上升”。作為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曾經指揮千軍萬馬的朱德同志不顧年事已高,常到基層調研,體察民情民意。據(jù)統(tǒng)計,從1956年至1966年,他在外視察調研就達27次,平均每年外出近90天,撰寫調研報告100多篇,對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管理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面對“大躍進”的浮夸風,他挺身而出,主動“下去”了解真相。1959年5月,他和董必武、林楓一起到東北三省就農業(yè)問題特別是公共食堂問題進行調研后,聯(lián)名給黨中央寫報告,分析多數(shù)群眾不愿意長年參加農村公共食堂的具體原因,并建議解散農村公共食堂。他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就是希望能為百姓說真話、做好事,減輕百姓的實際困難。
“要接班不要接官”
朱德同志身為元帥,生活上從來都是艱苦樸素,過著普普通通的百姓生活。一件灰色嗶嘰中山裝,兩只袖子已被磨得破爛不堪,周圍同志說不能穿了,但他堅持“補一補,還可以穿”。補好后,他高興地說道:“衣服不怕它破,破了可以補上……我們共產黨員就是要帶頭艱苦樸素,做出榜樣。”
考慮到朱德同志年事已高,身邊的醫(yī)生和廚師就想給他改善一下伙食,以保證營養(yǎng),他卻堅決反對:“我不讓你每天做大魚大肉,不是怕花錢,主要是要養(yǎng)成儉樸的習慣,一切從六億人民出發(fā),生活上不要太超乎人民生活水平之上?!睒闼氐脑捳Z蘊含著朱德同志時刻心系百姓疾苦,他不愿多花一分錢,唯恐自己占了便宜而讓國家和人民吃虧。
作為家長,朱德同志對后輩也有著嚴格要求,他經常教導子女要接班不要接官,要多與群眾打成一片,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化。跟家人約法三章:“不準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車;不準親友相求;不準講究吃、穿、住、玩?!彼3Uf:“粗茶淡飯,吃飽就行了;衣服干干凈凈,穿暖就行了?!贝送?,朱德同志要求后輩們務必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他常對孩子們說,“要接班,不要接官,接班就是接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本領?!敝斓峦镜呐畠褐烀粢恢睆氖陆處煿ぷ?,并被要求搬到學校住、不要總回家,以盡快適應工作,為祖國做出貢獻。
1946年12月1日是朱德同志六十歲壽辰,董必武同志寫下一首祝壽詞,評價他“要作主人不作客,甘為民仆恥為官?!边@句詩是朱德同志深沉的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的真實寫照。新時代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干部要學習朱德同志的光輝品格和崇高風范,把竭誠為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扎根在思想上,體現(xiàn)到行動中,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添磚加瓦。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李俊昆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250626
向老一輩革命家學習優(yōu)良作風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風問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黨內存在的官僚主義等“四風”問題,以制定出臺中央八項規(guī)定開局破題,堅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為新時代作風建設指明了方向。官僚主義是黨的大敵、人民的大敵。它破壞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侵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黨的歷史上,老一輩革命家始終旗幟鮮明地反對官僚主義作風,與之進行長期不懈的斗爭。這種堅定不移的政治立場和斗爭精神,為新時代開展反對官僚主義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實踐典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之后,黨中央討論加強黨的建設如何抓時,就想到要解決‘老虎吃天不知從哪兒下口’的問題。后來決定就抓八項規(guī)定”。小切口帶來大變化,小切口促成大變局。黨中央抓住作風建設這條主線,一以貫之,步步深入。中央政治局從自身做起,形成以上率下的良好氛圍,持續(xù)擦亮作風建設金色名片,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
密切聯(lián)系群眾,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加強作風建設,必須抓住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這個核心問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擁護和支持是黨執(zhí)政的最牢固根基。作為老一輩革命家的習仲勛同志出身貧苦,常說“我是農民的兒子”,強調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在服務群眾中贏得群眾,被毛澤東同志贊譽為“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習仲勛同志與群眾有著水乳交融的深厚感情。他見到群眾,都會親切打招呼;碰見有老鄉(xiāng)的腳受傷了,他二話不說就背送回家;群眾娶媳婦需要寫對聯(lián),他立即揮毫寫下五副對聯(lián)。20世紀40年代初,黨組織給習仲勛同志的鑒定中有這么一段話:“習仲勛是關中分區(qū)特委書記、專員及部隊的政治委員,統(tǒng)一領導關中的黨政軍民,堅持保衛(wèi)邊區(qū)和建設新關中,曾獲得顯著成績。凡是關中的人民,無論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他,都喜歡他?!绷曋賱淄臼冀K心懷一顆赤子之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用實際行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
“戒慎恐懼”,謹慎從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是‘行動黨’,不是‘口號黨’,要求真務實、講真話、辦實事”。周恩來同志作為老一輩革命家,無論做什么事情,都非常細致認真、一絲不茍。始終用“戒慎恐懼”的思想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1943年,周恩來同志在為中共中央南方局干部作報告而撰寫的《領導與檢查報告大綱》中明確提出:“領導者切勿輕視自己的作用和影響,要戒慎恐懼地工作?!贝撕?,他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反復警示自己、告誡他人:“辦事不能急躁,不能草率,必須謹慎從事”“應該有臨事而懼的精神”。以后他又多次強調,決策一切當從多方考慮,經過集體商決而后行。周恩來同志崇尚“臨事而懼”的精神,體現(xiàn)在他始終保持一絲不茍、嚴謹縝密的工作作風上,體現(xiàn)在實際工作中。
拒腐防變,廉潔自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央提出抓作風建設,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反對奢靡之風,就是提出了一個抓反腐倡廉建設的著力點,提出了一個夯實黨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的切入點”?!八娘L”是腐敗滋長的溫床,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相互交織。作為老一輩革命家的陳云同志是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堅決避免貪污腐化的典范。陳云同志不收禮,在黨內是有口皆碑的。他經常說:“很多人送禮是為了有求于我,我若收下,以后決定事情必有偏差?!庇幸荒昵锾?,有兩位領導到陳云同志的住所匯報工作,順便帶來了當?shù)禺a的兩盒葡萄。當他們起身告辭時,陳云同志堅持讓他們把葡萄帶走。陳云同志嚴肅地說,我是中央紀委書記,不能收。他們解釋說,這不是送禮,只是請他嘗嘗。陳云同志果真就嘗了10顆,并說這叫“十全十美”,剩下的葡萄請他們帶回去。
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
官僚主義背后往往是盲目依賴個人經驗和主觀判斷。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不搞脫離實際的盲目攀比,不搞勞民傷財?shù)男蜗蠊こ?、政績工程,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在老一輩革命家中,鄧小平同志向來是以實事求是而為人們稱頌。1961年4月,鄧小平同志到北京近郊的順義開展調查研究,了解農村人民公社工作中的情況和問題。在順義調研的15天時間里,他揭開了食堂問題的蓋子,發(fā)現(xiàn)食堂存在糧食、人力浪費等問題,群眾意見很大。4月15日,鄧小平同志在北小營召開的群眾座談會上指出:“吃食堂光榮,不吃食堂也光榮。吃不吃食堂要由群眾決定。”在桑園村召開的社隊干部會上又進一步強調:“吃食堂是社會主義,不吃食堂也是社會主義。以前不管是中央哪個文件上說的,也不管是哪個領導說的,都以我現(xiàn)在說的為準,根據(jù)群眾的意見,決定食堂的去留?!编囆∑酵緢猿謱嵤虑笫堑墓ぷ鲬B(tài)度,他的話如同一股暖流,溫暖了干部群眾的心。
虛心接受人民群眾意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要破除“官本位”思想,堅決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xiàn)象。就像毛澤東同志當年說的:“群眾是從實踐中來選擇他們的領導工具、他們的領導者。被選的人,如果自以為了不得,不是自覺地作工具,而以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錯了。”這句擲地有聲的話,今日聽來依然振聾發(fā)聵。毛澤東同志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1940年后,由于國民黨軍隊的封鎖和日軍的“掃蕩”,延安的機關和部隊在物質生活上遇到極大困難。在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為確保革命政權運轉與軍事斗爭開展,部分地區(qū)在執(zhí)行政策過程中,不顧群眾實際困難,出現(xiàn)執(zhí)行偏差,讓部分群眾產生了不滿。毛澤東同志知道此事后指出,群眾的意見正反映了我們工作上有毛病,要允許人家講話。人家說救國公糧太重,這是實際情況。1940年以來,人民的負擔是加重了。人家說共產黨的經是好經,讓歪嘴和尚念歪了,說明他是擁護共產黨的,但對我們的工作和作風有意見。這件事令干部群眾深受感動,充分體現(xiàn)了毛澤東同志虛心聽取群眾意見的良好作風。
中國共產黨反對官僚主義實踐前后相繼,思想一脈相承。八項規(guī)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反對官僚主義,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我們要以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持續(xù)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和中央八項規(guī)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深刻領會蘊含其中的鮮明群眾立場、頑強意志品質和強烈使命擔當,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把作風建設抓下去,把管黨治黨“金色名片”擦光擦亮,在新征程上書寫反對官僚主義、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嶄新篇章!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高鈺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250703
保守秘密是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
保密工作事關國家安全和發(fā)展利益。保守黨和國家秘密既是遵守黨的紀律規(guī)矩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2024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開始施行。我們深情回顧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身體力行做好保密工作的光輝事跡,對于傳承發(fā)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絕對忠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持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作風,堅定理想信念是根本”“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關鍵看是否對黨忠誠”。老一輩革命家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特別是面對敵人的白色恐怖,始終把“保守黨的秘密”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用實際行動詮釋忠誠于黨的錚錚誓言。
毛澤東同志在秘密創(chuàng)建長沙共產黨早期組織之初,便將生死置之度外。1923年,被湖南軍閥趙恒惕下令通緝后,他仍然堅決按照中共中央局的指示,開展了一系列更加隱秘的革命活動。無論是赴廣州參加黨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還是到湖南秘密籌建國民黨地方組織,抑或是在上海中央領導機關履行“中央局秘書”職責,始終一心為黨、忘我工作。1925年,他和妻子楊開慧回到韶山,深入農友,秘密建立中共韶山黨支部,并領導了“平糶阻禁”谷米斗爭。軍閥趙恒惕聞訊,急電湘潭縣團防局“派快兵逮捕毛澤東”。所幸他事先聞訊、化裝為郎中,順利脫險。1927年,毛澤東同志在趕赴銅鼓秘密發(fā)動秋收起義的路上,不幸被民團抓住,最終脫險。對這件事,他1936年同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談話時說,“那些民團奉命把我押到民團總部去處死……直到離民團總部大約二百碼的地方,我才得到了機會”,死里逃生。毛澤東同志為革命可謂九死一生;而楊開慧等親人的犧牲,對他無疑都是沉痛的打擊。即便這樣,毛澤東同志始終堅守理想、堅定信念,在對敵斗爭中贏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鄧小平同志早年在上海從事黨的秘密工作期間遇到“最大的兩次危險”。一次發(fā)生在1928年4月15日。那天,就在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羅亦農被捕的前一刻,他剛剛離開現(xiàn)場,因而幸免于難。鄧小平同志后來回憶說:“我去和羅亦農接頭,辦完事,我剛從后門出去,前門巡捕就進來了,羅亦農被捕。我出門后看見前門特科一個扮成擦鞋子的同志用手悄悄一指,就知道出事了,就差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蓖赀€發(fā)生了另一次危險。當時,鄧小平同志同周恩來、鄧穎超夫婦同住一處。中央特科得到內部情報,說巡捕發(fā)現(xiàn)了周恩來同志的住處,便立即通知他們搬家。但鄧小平同志沒能接到通知。當他回家敲門時,巡捕正在搜查。萬幸的是,里面有個特科內線,聽到敲門聲,故意答應了一下。鄧小平同志一聽聲音不對,馬上就離開了。對此,他后來不無感慨地說:“那個時候很危險呀!半分鐘都差不得!”“我們在上海作秘密工作,非常的艱苦,那是吊起腦袋在干革命?!北M管如此,他始終為黨工作、矢志不渝。正如他當初在蘇聯(lián)寫下的自傳那樣,“我來莫的時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堅定地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從此以后,我愿意絕對地受黨的訓練,聽黨的指揮,始終為無產階級的利益而爭斗?!?/p>
任弼時同志在大革命失敗后,執(zhí)行黨的任務時曾兩次被捕。面對敵人酷刑,盡管被折磨得死去活來,他始終沒有暴露身份。特別是1929年那次被捕,敵人威逼利誘,還施以電刑。當時被捕入獄的周樸農曾經回憶,弼時同志在第一次受刑后對我說:“我們共產黨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要經得住考驗,隨時準備用自己的生命去殉我們的事業(yè)?!闭窃谒慕陶d和帶動下,周樸農始終堅貞不屈,與敵人頑強斗爭。生死抉擇時刻,他們寧肯犧牲自己,也沒有暴露共產黨員身份,堅決做到了嚴守黨的機密。
嚴守保密紀律,始終慎之又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紀律嚴明是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獨特優(yōu)勢”“身為黨員,鐵的紀律就必須執(zhí)行”。老一輩革命家經過長期斗爭實踐,深知嚴守紀律特別是嚴守黨的保密紀律的極端重要性,堅持嚴字當頭、慎密不怠。
陳云同志在《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一文中指出:“一個共產黨員堅決地自覺地遵守黨的紀律是他的義務。他不僅應該與一切破壞黨紀的傾向作斗爭,而且要著重與自己的一切破壞黨紀的言論行動作斗爭,使自己成為遵守黨紀的模范?!彼瑫r強調:“每個黨員必須高度地提高政治警惕性,嚴守黨的秘密工作的紀律,并且與一切忽視、破壞黨的秘密工作的危險傾向作斗爭。任何黨內的不對外公開的事件,不準任意向黨外宣傳;任何對其他黨員沒有必要說出的秘密事件,不準在其他黨員中亂說?!?/p>
鄧穎超同志在《一個嚴格遵守保密紀律的共產黨員》中披露周恩來同志嚴守秘密的往事。他們婚后約定并相互提醒:“一定要在任何情況下都嚴格遵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機密?!彼麄冋J為:“黨的紀律對于每一個黨員來說都絕無例外。越是負責的黨員,越應該以身作則,越應該自覺遵守紀律,嚴守黨的機密?!敝芏鱽硗驹诰o要關頭,尤其守口如瓶。鄧穎超同志回憶他去領導南昌起義時記述道:“要離開武漢的時候,在晚飯前后才告訴我,他當晚就要動身去九江。去干啥,呆多久,什么也沒有講。我對保密已成習慣,什么也沒有問。當時,大敵當前,大家都滿腔仇恨。我們只是在無言中緊緊地握手告別。這次分別后,不知何日相會?在白色恐怖的歲月里,無論是同志間,夫婦間,每次的生離,實意味著死別呀!后來還是看了國民黨的報紙,才知道發(fā)生了南昌起義。”
毛澤東同志曾經題詞:“保守機密,慎之又慎?!泵鎸谰碗s的形勢,他對保密工作尤為審慎。皖南事變前,為應對不測,他和朱德、王稼祥1940年12月致電葉挺、項英:“秘密文件必須燒毀,嚴防襲擊。”隨后再次電告葉挺、項英:“你們的機密文件電報須一律燒毀,切勿保留片紙只字,以免在通過封鎖線時落入敵人手中,你們的密碼須由負責人帶在自己身上。”淮海戰(zhàn)役時,他在給總前委的電報中叮囑:“此電只發(fā)劉陳鄧,請小平負責于粟譚至你處開會時,給粟譚二人一閱,閱后焚毀,保守機密。”
堅持以身作則,確保秘密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領導干部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帶頭按黨章辦事,帶頭遵守黨的紀律和規(guī)矩,帶頭管好親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老一輩革命家在這方面,堅持以上率下,為我們作出了榜樣。
劉少奇同志自己嚴格保守秘密,對身邊人員包括秘書、警衛(wèi)等以及家人也都從嚴要求,強調絕對保守黨和國家機密。秘書吳振英、劉振德曾撰文道,“1953年5月間,劉少奇同志曾專門召集秘書人員開過一次會,向大家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坐得??;二是靠得?。蝗遣灰雮€人在這里有什么作為?!逼溟g特別提醒,“你們看的文件多,知道的事情多,這就要求你們保守機密,遵守紀律”。劉少奇同志多次強調:“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不該看的不看,對誰都是這三句話,包括對我的孩子們也都一樣。”一次,劉振德接到重要通知,即向劉少奇同志報告情況。當時在場的還有王光美同志以及一個孩子。劉少奇同志聽了,表情瞬時變得很嚴肅。事后,王光美同志告訴劉振德,有“小耳朵”在場,就不要談工作上的事情,“少奇同志對家庭成員的保密要求是很嚴格的,他從不向我講不該我知道的事情?!?/p>
在保密方面,陳云同志對家屬要求非常嚴格。在延安時期,他同妻子于若木就達成默契。當時陳云同志擔任中央組織部長,于若木在延安馬列學院學習。他們之間談話,從不涉及單位工作。如遇到有人來家匯報工作,于若木同志總是主動回避。多年后,于若木同志回憶:“窯洞是里外間,領導同志來找他談話,我沒地方呆,只好到院子外面的山坡上呆一會兒。”新中國成立后,陳云同志對家人要求同樣嚴格。他的女兒曾回憶:“大概是1962年或1963年的時候,父親主管國家經濟工作,為了回籠貨幣,國家實行了高價商品,市場上銷售一些高級點心、高級糖和其他高價商品。那年夏天,媽媽買了一床毛巾被,就是高價商品,買完以后還挺高興的。等到第二天報紙登出來,因為我們國家經濟已經恢復到一定水平,可以取消高價商品了,從今天起,所有的商品都降為平價。我母親就有點抱怨他,怎么不說一聲。爸爸說:‘我是主管經濟的,這是國家的經濟機密,我怎么可以在自己家里隨便講?我要帶頭遵守黨的紀律?!睔v經多年革命斗爭和工作實踐,陳云同志早已經把保守黨和國家秘密作為鐵律、形成習慣。
高山仰止,見賢思齊。新時代新征程上,面對國家安全內涵日益豐富、內外因素錯綜復雜等新情況,我們要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不斷推進保密工作高質量發(fā)展。新時代保密工作,關乎黨的長期執(zhí)政地位、關乎國家安全、關乎人民幸福、關乎民族復興,要強化使命擔當,傳承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以實際行動履職盡責,努力為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貢獻更多力量。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張建軍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