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航空技師學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陳大雄以出差名義攜帶家人旅游,公款報銷相關費用;甘肅省金昌市第一中學黨總支副書記、校長張恒文外出考察期間擅自改變公務行程借機旅游……近期,一些黨員干部因公款旅游被通報。
當以工作之名行享樂之實,當公共資源被兌換為私人利益,危害已然潛滋暗長,我們必須正視。其一,揮霍公款,浪費資源。部分黨員干部抱著“花公家錢”的心態(tài),肆意旅游享樂,實則造成了公共財政資金的浪費,擠占了本可用于國計民生、公共服務和發(fā)展的寶貴資源。其二,污染生態(tài),敗壞風氣。拐彎繞道景區(qū)、攜帶家屬出游等行為,一旦有樣學樣、爭相效仿,必將影響干事氛圍。其三,失信于民,動搖根基。這種以公帑謀私利的行為,會嚴重損害干部隊伍的形象,辜負群眾的信任,長此以往,必然侵蝕黨的執(zhí)政根基。
公款旅游問題屢禁不止,其成因固然涉及管理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如行程審批、費用報銷等環(huán)節(jié)的不嚴格、不規(guī)范,但最根本的病根,還在于思想深處。部分黨員干部特權思想嚴重,錯誤地將職位帶來的便利和公共資源視為個人可以隨意支配的“福利”,把正常的學習、考察、培訓等工作,異化為個人游山玩水的幌子和“擋箭牌”,讓“公”字走了樣、迷了路。
要根治這一頑癥,必須抓住要害、靶向施治。思想除塵是根本,要深入開展針對性紀律教育,不斷強化“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的紀律觀念和責任意識,引導黨員干部時刻擺正公私位置,明確公權為民的宗旨。嚴格制度是關鍵,要針對公款旅游新表現(xiàn)、新變種,與時俱進完善制度規(guī)定,堵住管理漏洞,對培訓、考察、黨建等活動加強事前審核,細化行程管理和報銷標準,探索建立負面清單,確保制度執(zhí)行剛性。強化監(jiān)督是保障,要利用大數(shù)據(jù)監(jiān)督等手段,對公款旅游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嚴肅查處,堅持“零容忍”,無論是直接違紀者還是負有管理責任的領導干部,都應依規(guī)依紀問責,讓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
公生明,廉生威。唯有讓每一次出差都清清爽爽,每一次考察都名副其實,每一筆公款開銷都經(jīng)得起審視檢驗,才能真正守護公權運行的秩序之“公”,讓黨心民意在同心軌道上行穩(wěn)致遠。